人格障礙
1、CCMD-3對人格障礙的定義:人格特征顯著偏離正常,使病人形成了一貫的反映個人生活風格和人際關系的異常行為模式。這種模式顯著偏離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認知方式,明顯影響其社會功能與職業(yè)功能,造成對社會環(huán)境的適應不良,病人對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臨床意義。病人雖無智能障礙,但適應不良的行為模式難以矯正,僅少數(shù)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。人格障礙通常開始于童年期或青年期,并長期持續(xù)發(fā)展至成年或終生。
2、人格障礙的評估方法:一、臨床會談:結構化的臨床會談被認為是比較有效的診斷評估工具;多以診斷標準系統(tǒng)和癥狀描述為依據(jù);識別共病中的人格障礙。二、自陳量表:Millon臨床多軸量表(MCMI),MMPI,人格障礙問卷(PDQ);EPQ,CPI,16PF。三、臨床評定:介于會談于自陳之間的方法,比會談省時,比自陳客觀。
3、DSM-4對人格的分類 A:以行為古怪、奇異為特點,包括偏執(zhí)型、分裂樣、分裂型人格障礙。B:以戲劇化、情感強烈、不穩(wěn)定為特點,包括表演型、自戀型、反社會型、邊緣型人格障礙。C:以緊張焦慮行為為特點,包括回避型、依賴型、強迫型人格障礙(被動-攻擊型 抑郁型)
4、本章所介紹的主要的人格障礙類型、主要特征
偏執(zhí)型 | 偏執(zhí)、猜疑、對他人持久的不信任、社會隔離。 |
分裂樣 | 社會隔絕、情感疏遠。 |
分裂型 | 社會隔絕、行為古怪、多疑。病人雖痛苦卻不能意識到自身問題。 |
回避型 | 回避、退縮,過分敏感,易于焦慮,對自身缺乏信息。 |
依賴型 | 缺乏自信依附于他人,遇到輕微應激即退卻,尋求幫助需要保護性關系多不成熟,存在婚姻問題。 |
強迫型 | 過分追求完美和秩序性,固執(zhí)僵硬、異常節(jié)儉、謹小慎微、猶豫不決、嚴肅沉悶。 |
表演型 | 人格不成熟、情緒不穩(wěn)定。 |
自戀型 | 妄自尊大 全神貫注與自己的智慧和成功的幻想 自我中心。 |
邊緣型 | 人際關系 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穩(wěn)定存在自我認同障礙。 |
反社會 | 經常發(fā)生違反社會法律和規(guī)范的行為。 |
5、反社會人格的診斷標準、臨床表現(xiàn)、病因、治療方法 診斷標準
1)一直忽視或冒犯他人的權利,起自15歲前;2至少18歲;3在15歲前有品行障礙的證據(jù);4反社會行為并非發(fā)生在精神分裂癥或躁狂發(fā)作的病程中。表現(xiàn):工作不良婚姻不良 酒精與藥物濫用 情感膚淺無情 自我中心 不誠實 欺騙 作弄他人 沖動性及法律問題。病因:1遺傳作用 家庭、雙生子和領養(yǎng)研究都顯示出遺傳對反社會性人格障礙和犯罪行為有影響。遺傳環(huán)境的交互作用,即遺傳因素只在特定環(huán)境影響下才起作用。
2)神經生物作用 喚醒不足假說:“喚醒”是個體的大腦皮層被外界刺激激活開始工作?;颊叩拇竽X皮層被喚醒激活的程度低于常人水平,患者尋求刺激是為了提高長期較低的喚醒水平。無畏懼假說:根據(jù)無畏懼假說,患者比常人對恐懼的閾限更高。換句話說,常人感到害怕的事情,對于反社會人格障礙者來說很有可能并不恐怖。
3)心理和社會因素的影響 兒童的攻擊性部分是他們與父母相互作用的結果。領養(yǎng)研究:環(huán)境因素是犯罪行為和反社會性人格障礙的重要原因。壓力的作用:打架斗毆造成的創(chuàng)傷會增加反社會行為的可能性。治療方法:傳統(tǒng)的心理治療方法對反社會人格障礙和精神病態(tài)沒有顯著的效果,生物學方法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,還沒有針對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定的藥物治療。有效的是行為治療,通過提高其認知能力來改善社會和道德行為。
以上是小編整理“2023考研心理學備考:應用心理碩士之變態(tài)心理學復習重點(6)”的全部內容,希望對各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,更多考研擇校擇專業(yè)信息盡在本欄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