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 感覺的測量
感覺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感官引起的,但人的感官只對一定范圍內(nèi)的刺激作出反映,這個刺激范圍便是感覺閾限,相應的感覺能力就是感受性。
(1)絕對感覺閾限與絕對感受性
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,叫絕對感覺閾限;人的感官覺察這種微弱刺激的能力,叫絕對感受性。絕對感受性可以用絕對感覺閾限來測量,絕對感受性與絕對感覺閾限在數(shù)值上成反比,心理學家把有50%的次數(shù)被覺察到的刺激值定為絕對閾限。絕對感覺閾限受很多因素影響,如活動的性質(zhì)、刺激的強度和持續(xù)時間以及個體的注意狀態(tài)、態(tài)度、年齡等。
(2)差別感覺閾限與差別感受性
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間的最小差異量,叫差別感覺閾限或最小可覺差(JND)。人對這一最小差異量的感覺能力叫差別感受性。差別感受性與差別感覺閾限在數(shù)值上也成反比,把差別閾限定義為有50%的實驗次數(shù)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兩個刺激強度之差。
(3)感受性與刺激量
①韋伯定律
德國生理學家韋伯(E. H. Weber)發(fā)現(xiàn)差別閾限和原刺激量之比是一個常數(shù),用公式可表示為:K=△I/I,其中I為標準刺激強度或原刺激量,△I為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增量,即差別感覺閾限,K即韋伯分數(shù)。這就是韋伯定律。感覺通道不同,韋伯分數(shù)就不一樣,韋伯分數(shù)越小,該感覺通道的感覺就越敏銳,韋伯定律只適用于中等強度的刺激。
②費希納對數(shù)定律
1860年德國物理學家費希納(G. T. Fechner)提出了對數(shù)定律,他假定最小可覺差在主觀上都相等,因此任何感覺的大小都可由在閾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覺差來決定。在韋伯定律的基礎(chǔ)上,他推導出公式:P=KlogI,其中I是刺激量,P是感覺量,K是一個常數(shù)它與韋伯分數(shù)有關(guān)。
費希納定律提供了度量感覺大小的一個量表,對許多實踐部門都有重要意義,但他所假定的所有最小可覺差在主觀上相等,已為事實所否定,且他以韋伯定律為基礎(chǔ),所以對數(shù)定律也只有在中等強度時才適用。
③斯蒂文斯冪定律
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斯蒂文斯(S. S. Stevens)提出了關(guān)于刺激強度與感覺關(guān)系的冪定律,也叫乘方定律。他認為,心理量并不隨刺激量的對數(shù)的上升而上升,而是刺激量的冪函數(shù),即感覺到的...
以上是小編整理“2022考研312心理學備考:心理學導論知識點之感覺概述(2)”的全部內(nèi)容,希望對各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,更多考研擇校擇專業(yè)信息盡在本欄目!